品牌策略怎麼做?5 步驟帶你打造市場認可的成功品牌

在競爭激烈、資訊爆炸的時代,品牌不再只是 Logo、Slogan 或視覺設計的集合,而是企業與顧客之間關係的總和。而「品牌策略」正是這段關係最核心的設計圖。

你可能有以下疑問:

  • 我有好產品,為什麼品牌總是記不住?
  • 為什麼行銷操作做得不少,卻始終找不到品牌的方向?
  • 品牌策略和品牌設計、行銷企劃有什麼差別?

這篇文章將為你拆解品牌策略的實務流程,並分享風不大顧問在陪伴企業建立品牌策略過程中的方法與洞見。同時,也會帶入【霸王茶姬】品牌策略的演化故事,深入淺出瞭解品牌策略的重要性。無論你是剛創業的品牌主,還是中小企業主或行銷主管,都能在這裡找到具備「可執行性、實用性與策略性」的答案。

內容目錄

一、品牌策略是什麼?為什麼每個品牌都不能沒有它

什麼是品牌策略?

品牌策略(Brand Strategy),是指企業針對品牌發展所制定的長期規劃,包含品牌定位、目標客群、價值主張、品牌識別系統、溝通風格與體驗設計等元素。它的本質,是幫助品牌在市場中「建立差異、累積信任、創造認同」。

一句話總結:

品牌策略,是你想成為誰、為誰而存在、該怎麼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價值。

品牌策略的作用是什麼?

好的品牌策略能帶來以下關鍵效益:

效益說明
明確定位幫助品牌避免「什麼都想做、結果什麼都做不好」的盲點
聚焦溝通所有內容與行銷訊息都有統一方向,更容易累積品牌資產
創造認同讓顧客對品牌產生情感連結,提高忠誠度與轉介紹率
支持營運決策不只是行銷部門的事,更是影響產品開發、通路選擇、人才招募的根本指標
打造護城河在紅海市場中建立差異化與獨特性,形成不可取代的價值

品牌策略 ≠ 品牌設計 ≠ 行銷企劃

很多企業誤以為做了 Logo、寫了文案,就等於有品牌策略。但其實:

  • 品牌設計 是「外在呈現」;
  • 行銷企劃 是「短期操作」;
  • 品牌策略 是「長期架構」。

若沒有策略,設計再美、行銷再猛,最終都會因缺乏一致性與方向感而無法累積長期價值。

二、品牌策略包含哪些核心要素?

品牌策略不是單一口號或靈光一現的創意,它是一套邏輯嚴謹、彼此串聯的架構系統。以下是構成一套完整品牌策略的核心元素:

1. 品牌願景與使命(Vision & Mission)

品牌願景描繪未來的方向,使命則說明現在的角色與價值。這兩者為團隊指引方向,也是顧客感受到信任與認同的起點。

範例:

  • Apple 的願景:「讓每個人都能擁有創造世界的工具。」
  • Patagonia 的使命:「我們的業務是拯救地球家園。」

2. 品牌核心價值(Core Values)

品牌的核心價值是你堅持的信念與做事方式,它影響團隊文化、產品設計,甚至顧客服務的每一個細節。也是品牌在選擇「不做什麼」時的重要依據。

範例:

  • IKEA:民主設計、實惠、對永續負責
  • 風不大顧問:共感理解、落地實作、長期陪跑

3. 品牌定位(Positioning)

品牌定位是「在誰的心中,你是什麼角色」,用一句話回答:「我們為誰,解決什麼問題,有什麼差異」。是品牌策略的重心,也決定後續的行銷、產品與溝通調性。

定位的三元素:

  • 目標客群是誰?
  • 我解決了什麼痛點?
  • 有什麼與眾不同?

範例:

  • Nike:「為每一位渴望突破的運動者而生。」
  • 風不大顧問:「陪中小企業與創業者,把隱形實力變成市場買單的品牌價值。」

延伸閱讀:【品牌定位怎麼做?從模糊到清晰的完整指南,6步驟讓市場記住品牌】

4. 品牌識別系統(Brand Identity System)

這是品牌與外界溝通的語言系統,包括:

  • 視覺識別(Logo、色彩、字體、應用設計等)
  • 語言識別(品牌故事、品牌語調、標語句型等)
  • 體驗識別(產品包裝、服務流程、門市體驗等)

好品牌不只好看,還要好說、好記、好用、好傳。

5. 品牌承諾(Brand Promise)

品牌不是自說自話,而是對顧客許下的承諾。這個承諾要具備:

  • 一致性(品牌內外部都這樣做)
  • 可驗證(顧客能感受到)
  • 可傳播(顧客願意轉述)

範例:

  • FedEx:明天一定送到
  • 小紅書:找到生活的答案

品牌顧問提醒:

以上五大要素並非分開撰寫,而是彼此支撐、循序漸進。這也是風不大顧問在陪伴客戶過程中最重視的:

讓策略不是一份報告,而是可以實際操作的經營地圖。

三、品牌策略怎麼做?風不大顧問實務的 5 大步驟流程

很多企業在品牌策略上「知道重要,卻不知道怎麼做」。風不大顧問團隊陪伴過上百家企業實作品牌策略,發現大多數品牌卡關的地方,不是缺乏創意,而是缺乏一套 邏輯清晰、能落地執行的流程架構。

以下是我們常用的品牌策略 5 步驟,從混亂到聚焦,幫助品牌找到清晰可行的戰略方向:

第一步:品牌現況診斷(Brand Audit)

品牌策略的開始,不是寫願景,而是要「拆解現實」。

我們會與企業團隊一同梳理以下面向:

  • 內部視角:品牌目前做了什麼?說了什麼?做得好/做得不好的地方?
  • 外部視角:消費者怎麼看?是否理解我們想傳達的價值?
  • 資源現況:有多少人?多少預算?多少資源可以落實策略?
  • 競爭位置:與市場中競爭者相比,我們是誰?處於哪個位置?

建議實用工具:SWOT 分析、5C模型、品牌接觸點盤點表

第二步:鎖定目標客群(Target Audience Mapping)

品牌不是為了所有人而存在,而是為「特定的那一群人」提供專屬價值。

這一步的目標是建立「品牌想對誰說話」,並具體化為:

  • 人口屬性:年齡、性別、生活型態、購買習慣
  • 心理層面:價值觀、偏好、痛點、抗拒點
  • 情境面向:何時使用?在哪裡使用?為了解決什麼問題?

建議實用工具:Persona 設計、客戶旅程地圖(Customer Journey Map)

第三步:品牌定位句撰寫(Brand Positioning Statement)

這是品牌策略最重要的「關鍵句子」。

品牌定位句的目標是清楚傳遞:「我們是誰?幫誰解決什麼問題?有什麼差異?」
風不大顧問會使用「四段式定位句架構」幫助客戶釐清品牌核心:

為了(目標客群)
我們的品牌(品牌名稱)
提供(產品/服務類型)能解決(核心痛點)
相較於其他品牌,我們的不同在於(差異化優勢)

範例(風不大內部用):
為了需要轉型的中小企業與創業品牌,
風不大顧問提供品牌策略與經營陪跑服務,
幫助他們釐清品牌價值並建立獲利模式,
我們的不同在於「用顧問視角提供整合實作」而非紙上策略。

第四步:設計具話題性的品牌語言與產品賣點

品牌策略不能只是內部說得感動,而是要「說給市場聽,市場願意傳」。

風不大的差異化優勢之一,是不只幫助客戶找到品牌方向,更協助設計:

  • 品牌故事、標語、slogan
  • 可被轉述的產品主張(如:「防霾紗窗第一品牌」、「你的紗窗專家」)
  • 輕巧又具洞察的品牌用語(如:「一杯東方茶,寵愛自己」)

這個步驟不只是文案設計,而是讓策略變成能說、能記、能傳播的語言工具。

第五步:測試與優化品牌策略的實際運作

策略寫完,還要進入實戰測試。風不大通常會建議以下方式:

  • 在社群、小型廣告、活動中測試品牌語言的市場反應
  • 觀察客戶是否記得品牌定位與差異
  • 檢查團隊是否能用一致語言對外說故事

品牌策略優化建議:

  • 透過 LINE@、社群回饋、短影音留言反應,調整說法
  • 與業務單位回饋「客戶最有感」的主張與對話語句
  • 舉辦工作坊或內訓,提升團隊一致性

品牌顧問提醒:
風不大的品牌策略流程不是高高在上的學理,而是能夠與「商品、營運、業務、行銷」真正連結的實作流程。策略不是做完就放在抽屜,而是企業每一個決策的起點。

四、實戰案例分享:「霸王茶機」品牌策略如何從理論變成市場效應

透過「霸王茶姬」的故事與顧問實戰經驗,說明品牌策略如何從理論走進市場,產生真正的營運成果與競爭優勢。

狀況案例一:從定位模糊到品牌重塑 —— 霸王茶姬的破局策略

2017年,當中國的手搖市場已由喜茶稱霸、蜜雪冰城稱平價之王時,一家來自雲南的小品牌「霸王茶姬」選擇不跟隨、而是開創一條全新路線 —— 主打「原葉茶+鮮奶」的細分市場。
但初期並不順利,18個月虧損、消費者批評「茶太苦、喝不懂」。這種模糊定位,如果沒有策略調整,很容易被市場淘汰。

風不大顧問常強調:「好的品牌策略,不能只是寫在紙上,而是得找到市場縫隙、形成具體選擇。」

霸王茶姬的成功,來自這幾個明確動作:

  • 砍掉花俏配料,只留12款核心產品:強化標準化、降低複雜度。
  • 鎖定雲南在地文化與茶產區認同:主打普洱原葉茶,不走喜茶的水果風,也不做蜜雪的糖奶飲料。
  • 集中火力布局成都,做出品牌專屬勢力範圍:讓消費者「遇到手搖=只想買霸王」。

這讓品牌從模糊走向聚焦,也逐漸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清晰印象。

狀況案例二:品牌語言與命名系統打造文化連結

在品牌策略中,「命名與語言」常被忽略,但其實是打造差異化認知的關鍵。

霸王茶姬在擴張華東市場時,曾遇過品牌語言不被接受的挑戰。華東人不習慣普洱口味,甚至批評「茶有土腥味」。這時品牌若死守「原味」,很容易在當地失敗。

他們的應對策略是:

  • 推出當地熟悉的「龍井問茶」,混搭雲南+浙江茶底。
  • 與蘇州博物館聯名,延伸品牌中國風語言到歷史文化。
  • 在店面設計、店員制服字體等細節,統一視覺識別「瘦金體」加深中國風印象。

風不大顧問在實務中也常透過「品牌語言架構表」來協助客戶建立語意場。例如,一個軟體公司若希望從技術導向轉型為商業導向品牌,我們會重新設計品牌名稱、服務命名與客戶溝通語氣,讓品牌更貼近市場語境。

狀況案例三:從組織懷疑到共創內化 —— 建立品牌的內部認同感

品牌策略的落地,往往不是卡在外部,而是內部團隊無法認同或配合。

霸王茶姬能夠快速擴張,一個關鍵在於「把品牌當系統來經營」:

  • 訓練店員為茶藝師,強化品牌專業度。
  • 會員系統設計可換茶具、茶樣,深化品牌信仰。
  • 品牌一致性嚴格要求,員工名牌字體都統一成「瘦金體」。

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,背後卻是「品牌被組織內化」的結果。

在風不大陪跑的某個軟體客戶案例中,我們也曾面臨「品牌新策略 vs. 內部舊習慣」的對抗。透過設計【品牌工作坊】與【部門角色共識】,讓技術部門理解品牌定位如何轉化為服務設計,進而提升他們參與感與認同度。

這正是從「品牌是外部形象」走向「品牌是內部價值系統」的關鍵轉變。

五、品牌策略常見錯誤與迷思:你中了哪些?

在風不大顧問過往的品牌陪跑經驗中,我們觀察到許多企業在推動品牌策略時,經常陷入一些典型的誤區。這些錯誤不只讓品牌策略流於形式,更容易讓投入的資源打水漂。本段將從四個最常見的錯誤切入,協助你避開這些地雷。

錯誤一:策略太抽象,落地不易

問題現象:
許多品牌策略簡報中充斥著「使命、願景、核心價值」等高空文字,卻沒有具體的行動指引。團隊聽完簡報後,往往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,形成「聽得懂但做不出來」的窘境。

解法建議:
將策略「模組化」與「情境化」。風不大顧問會設計「品牌角色」、「溝通語言」、「四種使用情境對話腳本」等具體操作指引,讓策略不只是寫在牆上的標語,而是可以在商品設計、客服話術、社群貼文中具體應用的素材。

可能成效:

  • 社群內容更聚焦一致
  • 業務與客服能清楚傳達品牌價值
  • 團隊更容易落實品牌思維到日常營運中

錯誤二:忽略內部/員工共識

問題現象:
有些品牌策略是「上層拍板定案」,中高階主管或基層人員根本沒有參與,也不認同。最終結果就是:品牌變成行銷部門的事,無法形成全公司共同推動的力量。

解法建議:
導入「共創式品牌策略流程」,例如品牌定位工作坊、跨部門角色對話。讓品牌策略不只是「定義」,而是「共同打造出來的認同」。

可能成效:

  • 員工變成品牌推手,而不是旁觀者
  • 策略更貼近第一線市場需求與內部可行性
  • 提高策略執行力與團隊向心力

錯誤三:策略與執行脫節

問題現象:
品牌策略很完整,但執行端卻完全無法呼應,例如:明明品牌主張「極簡純粹」,卻推出浮誇包裝與促銷、明明說要「社群溝通」,卻找了一堆KOL硬推銷。

解法建議:
打造「策略→內容→設計→操作」的整合閉環。風不大顧問團隊會將策略具象化成「內容角色設定」、「行銷語言庫」、「年度行銷主軸設計」,並設計成 SOP 流程供執行團隊使用。

可能成效:

  • 策略轉化為可執行計畫,不再紙上談兵
  • 提升消費者對品牌一致性的認知與信任感
  • 節省溝通成本與行銷預算浪費

錯誤四:只追風格,不追價值

問題現象:
一些品牌過度追求「視覺風格」、「潮流感」,卻忽略了核心價值的傳遞。結果就是一段時間很紅,但消費者始終無法說出這品牌「為什麼而存在」。

解法建議:
以「價值驅動」為策略起點,視覺風格只是輔助。風不大顧問會協助客戶回到「品牌存在的理由」,從消費者人生階段與渴望出發,提煉出有情感共鳴與實際利益的品牌主張,再延伸至內容與設計。

可能成效:

  • 品牌不再只是「好看」,而是「有共鳴、有存在感」
  • 消費者願意主動分享、擁護品牌理念
  • 建立品牌長期影響力與忠誠客群基礎

六、品牌顧問如何協助你決策品牌策略?陪跑的方法與價值

品牌策略,不只是一份漂亮的簡報或一場燃起熱情的會議,而是一場長期的實戰工程。而真正能陪你一起走完全程的,正是那位「既懂品牌、也懂組織與市場」的品牌顧問。

品牌顧問不只是給你建議,更是一位能與你共同思考、共同實作的策略夥伴。

品牌顧問角色 Role:指北針與幕後推手

品牌顧問是什麼角色?

他們不只是來「提建議」的,而是站在更高視角協助企業理清方向、辨識盲點,甚至站在市場第一線與你一起優化策略。對風不大而言,顧問的角色有兩層:

  • 策略指北針: 協助企業看清大局,找出品牌真正應該發聲的位置、切入市場的角度,建立長期的品牌藍圖。
  • 幕後推手: 在每一個品牌推動的節點中,幫你拆解策略、設計執行計畫、培養團隊能力,甚至協調內部共識,讓品牌不只是「喊出來」,而是「做出來」。

這樣的顧問,不會搶走你的主導權,而是讓老闆與團隊能成為更有判斷力與執行力的品牌經營者。 舞台是你的,我們不搶戲。這也是我們定義自己為「顧問幕僚」原因。

顧問流程拆解:診斷 → 共創 → 執行 → 優化

以風不大的品牌顧問服務為例,我們常以「陪跑顧問模式」協助企業不只是懂策略,而是能落地推進。以下是陪跑顧問的四階段流程:

  1. 診斷(Brand Diagnosis)
    • 品牌現況盤點:市場狀況、競爭對手、內部資源、品牌過往歷程
    • 發現品牌核心問題:是定位模糊?語言不清?策略無法執行?
  2. 共創(Co-Creation Workshop)
    • 開設品牌定位工作坊,邀請團隊共創品牌藍圖
    • 將品牌策略模組化(品牌主張、關鍵情境、價值語言)
  3. 執行(Implementation Design)
    • 依據策略輸出年度行銷主軸、角色分工、內容架構
    • 協助內部設計團隊、行銷人員、業務人員導入品牌元素
  4. 優化(Brand Coaching)= 顧問輔導
    • 定期回顧執行成效、重新微調策略語言與佈局節奏
    • 引導團隊具備品牌經營的反思與自主調整能力

這不只是一份顧問報告,而是一場團隊進化的陪跑旅程。

延伸閱讀:【顧問陪跑是什麼?5種企業成長的隱形推手,揭密老闆「秘密幕僚】

你該如何選擇適合你的品牌顧問公司?

市面上品牌顧問公司百百種,但真正適合你的,不一定是最有名的,而是「最理解你現階段問題」且能「陪你一起做出改變」的夥伴。建議你從以下幾個面向評估:

  • 是否理解你所在產業的語言與挑戰?
    顧問不能只會講品牌理論,還要能說出你行業內的痛點與競爭格局。
  • 是否能拆解到「執行」層面?
    光會提策略是不夠的,要能陪你設計出能落地的操作模式。
  • 是否有「陪跑」的耐心與方法?
    真正優秀的品牌顧問,不只會做一次提案,而是能陪你走過品牌建構、轉型、優化的長期過程。

風不大顧問團隊,從品牌定位、策略制定,到年度行銷主軸規劃與內部共識建立,始終以「團隊落地實作」為最終目標。我們不只是給你魚,而是陪你一起學會釣魚、煮魚、賣魚。

七、開始你的品牌策略:實作建議與行動步驟

當你對品牌策略的架構、流程與顧問角色有了完整理解,接下來的關鍵就是:「怎麼開始實作?」
這一段,我們將提供具體行動步驟,幫助你從企業現況出發,真正走上品牌升級之路。

內部準備:資源、人員與資料

品牌策略的落地,不能只靠外部顧問單打獨鬥,而是需要企業內部的積極參與與配合。

以下是實作前的三大準備:

  1. 資源盤點
    • 有哪些現有品牌資產可運用(LOGO、文宣、既有客群等)?
    • 有無行銷預算、顧問費用、或外部協力資源(如設計師、影片製作等)?
  2. 人員安排
    • 是否有品牌負責窗口或專案負責人?
    • 高階主管是否願意投入,並願意做「品牌決策與方向」的溝通橋樑?
  3. 資料整理
    • 準備好過往的行銷數據、客戶名單、消費者回饋、競品資料等
    • 這些資料將成為策略判斷的重要依據與共創過程的素材

初始測試 + 小範圍驗證

品牌策略一旦設定,千萬別急著「全開火力」。我們更建議:

先從小規模的測試開始,用「低風險、可觀察」的方式,進行初步驗證:

  • 文案測試:將新定位語言應用於社群貼文、EDM主旨或官網banner
  • 客群測試:找幾位舊客戶、小型合作夥伴進行深度訪談,看看新語言是否引起共鳴
  • 溝通素材驗證:將新形象的視覺語言(影片、包裝、官網頁面)以A/B Test形式投放,觀察轉換成效差異

這樣的測試期,就像是品牌策略的「試營運階段」,可以降低風險、增加策略與市場的黏合度。

長期調整 + KPI追蹤機制

品牌策略從來不是一蹴可幾,而是一場持續優化的旅程。你需要建立一套簡單但持續的KPI追蹤與回饋機制

  1. 設定品牌策略KPI(可依據企業類型調整):
    • 品牌知名度提升(搜尋量變化)
    • 品牌語言的一致性與應用比率(內部使用率、文件更新進度)
    • 客戶理解度/轉換率變化
    • 品牌主張與產品間的對應程度
  2. 建立回顧節奏:
    • 每月一次小檢核:檢查內容一致性、客戶反應
    • 每季一次策略回顧:觀察整體策略是否偏離原始意圖,是否需修正語言或聚焦
  3. 導入策略教練(或顧問):
    • 如果你不是品牌專家,不妨導入顧問協助「定期回顧」與「滾動式調整」
    • 顧問不是一次性服務,而是協助你在未來1~2年內逐步養成品牌經營能力

品牌策略從來不是一套死板的教條,而是一套有方向、有彈性、能不斷貼近市場的「經營武器」。

品牌策略 | 延伸觀看:一杯「手搖茶」七年營收破百億,擴店4000間!霸王茶姬的3策略讓飲料店爆紅 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返回頂端
風不大顧問

風不大顧問

請透過下方連結與我們的客服聯絡喔!

I will be back soon

風不大顧問
您好!
我是 風不大顧問 的小編,我能協助你什麼嗎?
聯絡我們 >>
chat 客服